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北航学生工作部于 2025 年 8 月至 9 月组织开展 “我讲抗战爱国故事” 主题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近日,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北京学院薪火远航实践队创作的红色主题短视频凭借深刻的历史内涵、生动的叙事表达与真挚的情感共鸣,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点击视频,跟随北院学子的镜头,走进门头沟马栏村,聆听那段烽火岁月里的抗战故事”)
这份荣誉的背后,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北京学院党支部深耕红色 “1+1” 共建实践、将红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的生动成果。早在 2025 年 6 月,北京学院党支部便联合经济管理学院硕士 SY2408 党支部、博士 2208 党支部,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党支部携手开展 “传承红色文化根脉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系列共建活动,为此次短视频创作埋下了深厚的实践伏笔。
党建共建:在交流碰撞中锚定红色育人方向
6 月 7 日,39 名师生党员奔赴马栏村,首场共建座谈会在村委会拉开帷幕。会上,马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孟杰以 “红色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共生” 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村庄的发展实践 —— 从抗战时期的 “平西抗日根据地堡垒村”,到如今以红色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马栏村的探索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 “红色基因” 的当代价值。
北京学院党支部书记吴衍川则从高校育人使命出发,提出 “推动智力资源深入一线,携手打造实践育人高地” 的合作思路。双方围绕 “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怎样以高校科研助力乡村发展” 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三大合作共识:一是共建学生实践基地,让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感悟初心;二是搭建红色文化研究平台,挖掘马栏村抗战历史的学术价值与教育意义;三是探索 “红色 + 研学” 产业模式,助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这场跨越 “校园” 与 “乡村” 的对话,为后续红色教育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地研学:在历史现场中汲取精神力量
座谈会后,师生党员沿着 “红色足迹” 开启实地学习。走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展品,瞬间将大家带回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作为八路军在平西地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指挥中枢,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革命先辈 “不屈不挠、保家卫国” 的壮志豪情,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伟大抗战精神的厚重内涵。
在马栏村村史馆,师生们进一步了解到村庄的光荣历史:抗日战争时期,马栏人组建 “马栏排” 随八路军奔赴前线,用生命守护根据地;如今,村里通过修复历史遗迹、打造红色文化节点,让 “红色记忆” 成为村民的精神纽带与乡村发展的 “软实力”。漫步整洁的村落街巷,主题鲜明的抗战文化墙、配套完善的研学设施,更让大家直观看到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的鲜活案例。
“站在司令部旧址里,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冲锋号。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冲击力。” 参与活动的学生党员感慨道。此次研学不仅让师生们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更激发了大家用青年视角传播红色文化的热情 —— 这也成为后续 “我讲抗战爱国故事” 短视频创作的灵感源泉。

成果转化:在创新表达中传递红色力量
2025 年 8 月,依托前期共建积累的素材与情感共鸣,北京学院 5 名师生党员再次走进马栏村,联合村党支部开展 “我讲抗战爱国故事” 短视频采录。团队以 “地理赋予使命,人民铸就丰碑” 为主线,深入挖掘马栏村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堡垒村的红色历史,用镜头捕捉这片土地上的抗战记忆。
镜头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的门槛镌刻着敌后武装斗争的峥嵘岁月,村史馆里的老照片定格了军民同心的珍贵瞬间,村民家中珍藏的抗战遗物承载着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 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都成为生动鲜活的 “历史教材”。学生党员们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讲述马栏村的抗战故事,让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的理念跨越时空,直抵人心。最终,这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青年感染力的短视频,在此次校级 “我讲抗战爱国故事” 主题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斩获一等奖,成为北京学院红色文化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又一鲜活成果。

不止于马栏:红色 “1+1” 实践的多维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学院党支部的红色共建实践并非局限于马栏村。此前,支部还与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党支部合作,围绕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 开展专项研究,为爨底下村古建筑建立 “数字档案”,相关成果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并荣获 “青创北京” 2025 年 “挑战杯” 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青振京郊” 乡村振兴专项赛特等奖,真正实现了 “红色引领、科技赋能” 的育人目标。

从马栏村的 “红色文化传承” 到爨底下村的 “数字乡村建设”,从实地研学的 “精神洗礼” 到短视频创作的 “成果转化”,北京学院党支部以红色 “1+1” 活动为载体,走出了一条 “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服务社会” 的特色路径。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基层党组织的共建合作,让更多学子在红色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文案:侯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