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本方案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学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以下简称北航计算机学院)针对“双培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类学生制定的。
本专业依托学科优势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重视数学及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能力以及人文素养,按“科学型与工程型相结合”宽口径培养。主要培养特点如下:
1)学生前3个学年应在北航学习相应课程并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第4学年应回学籍高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并完成毕业设计。
2)重视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必修课分为基础理论、系统能力、软件能力、数据科学4大模块,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自主规划专业选修。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和制定个性化的专业课程选修方案,鼓励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上的系统性学习。
4)注重非技术能力培养。设置“计算机科学方法论”“岗位胜任力与职业准备”等必修课,培养工程伦理、公民意识、责任感、思辨力、创新意识及表达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培养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领导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落实“五育”并举,践行“三全育人”要求,遵循学校“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培养方针,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及担当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全球化视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提出和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计算机专业高水平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
1)能就专业相关的工程问题,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法律、伦理等因素,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并管理项目的实施;
2)能在职业发展中具有担当精神、行动力、感染力和领导力;
3)能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
4)能始终坚持学习和自我完善,能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并具有对新兴技术与应用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二)毕业要求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并从公共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文献调研、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本专业工程实践中,选择与使用合理有效的技术、软硬件资源、软硬件开发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本专业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沟通: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个人见解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项目管理和财务: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核心课程与毕业要求关联图
毕业要求
主要专业必修课 |
1) 工程知识 |
2) 问题分析 |
3) 解决方案 |
4) 研究 |
5) 使用现代工具 |
6) 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
7) 伦理和职业规范 |
8) 个人与团队 |
9) 沟通 |
10) 项目管理和财务 |
11) 终身学习 |
离散数学(2) |
√ |
√ |
|
|
|
|
|
|
|
|
|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信息类)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组成 |
√ |
√ |
|
|
√ |
|
|
|
|
|
√ |
操作系统 |
√ |
√ |
√ |
|
|
|
|
|
|
|
|
编译技术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网络 |
|
√ |
√ |
|
√ |
|
|
√ |
|
|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
√ |
√ |
|
|
√ |
|
|
|
|
√ |
软件工程 |
|
|
√ |
|
|
√ |
|
√ |
|
√ |
|
概率及模型 |
√ |
√ |
|
√ |
|
|
|
|
|
|
|
机器学习 |
√ |
√ |
|
√ |
|
|
|
|
|
|
|
云计算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论 |
|
|
|
√ |
|
|
√ |
|
√ |
|
√ |
生产实习 |
|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 |
|
|
√ |
|
|
|
|
|
√ |
√ |
√ |
三、学制、授予学位、最低学分框架表
本专业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至少获得156.1学分才可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本专业的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如下。
表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最低学分框架

*注:
1)劳动教育课程要求:至少选修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学时及参加劳动月等活动,详见每学期劳动教育课程清单。
2)创新创业课程要求:至少选修4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创新创业课程清单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
四、1-4年级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见EXCEL表格)
五、核心课程先修逻辑关系图

六、毕业生未来发展图
除了升学深造外,由于计算机专业社会需求广泛,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及发展可能。本培养方案仅给出部分可能的发展规划,具体内容参见表2。
表2 毕业生未来主要发展

七、其他
1)本方案是指导性方案,具体毕业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课程要求等均以实际执行计划为准。
2)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解释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