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2025 年 9 月 5 日,在这个满载希望的开学日,北京学院 29 名 “返航” 学子怀着对母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重返北航,正式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为欢迎学子 “回家”,学院特别举办温情座谈会,师生齐聚一堂,共忆往昔岁月,共话未来发展。
据统计,北京学院 2021 级今年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共 35 人,其中 16 人成功 “返航”;2020 级考研上岸的 18 名学子中,13 人选择回到母校深造。两届学子共计 29 人以 “返航者” 身份重回北航,在熟悉的校园里继续追逐学术梦想,续写与北航、与北京学院的深厚情缘。


座谈会上,北京学院副院长许学琳、专职辅导员吴衍川及负责 2020 级、2021 级学生事务的老师们与 “返航” 学子亲切交流,现场氛围温暖热烈。同学们敞开心扉,分享三年北院时光里的难忘记忆:有人提及数分周末补课的经历,感慨当初的知识积累成为如今备考面试的底气;有人感恩学院多元平台的滋养,“博雅课拓宽知识面、班级活动收获友谊、红色筑梦之旅坚定理想”,这些经历让视野愈发开阔;还有人难忘 “梦拓” 制度的温暖,学长学姐的耐心指导不仅帮助自己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更教会了如何规划学业。多名同学表示,正是三年北院的培养,让自己在研究生面试中从容自信,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丰富的校园经历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畅聊过往的同时,同学们也结合自身经历,为学院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在竞赛信息获取方面,有同学提到考研简历中竞赛经历的短板,希望学院进一步拓宽竞赛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分享学科竞赛、专业竞赛消息,助力学弟学妹早参与、补经历;在生医专业课程设置上,同学们建议优化课程安排,增加自主选课灵活性,同时参考北航同专业经验,完善生物实验课规划,帮助学弟学妹提升专业能力。
许学琳副院长认真倾听每一位学子的分享与建议,并为即将开启研究生生活的他们送上四点殷切嘱托:一是研一阶段要提前规划、以终为始,明确学术目标与职业方向,尽早丰富个人履历;二是秉持 “坚持” 态度,学术研究非一蹴而就,论文发表需主动推进、积累成果;三是保持阅读习惯,特别推荐了李飞飞《我看见的世界》,鼓励同学们通过书籍拓宽认知边界,学习优秀学者的思维方式与探索精神;四是主动融入科研团队,多为导师和师兄师姐分担工作,在实践中积攒科研经验、提升协作能力,为未来就业或深造做好准备。
专职辅导员吴衍川也向同学们表达期望,邀请他们 “常回北院看看”,始终保持与学院的联系。同时,他提议同学们进入研究生课题组后,积极参与学院 “航研梦拓” 计划,若有科研项目机会,多带领学弟学妹了解科研、参与实践,让北院的温暖与传承延续下去。
“返航诚然是本科的阶段性目标,但以终为始,今后唯有志在远方。”2021 级学子张梓航的心声道出了众多 “返航” 学子的心境。魏彤羽感恩双培计划搭建的优质平台与学院的悉心指导,王蕴韬感慨从 “访航” 到 “返航” 的成长蜕变,徐浩博则细数 “双培计划”“航研梦拓”、导师启蒙与自身努力带来的机遇…… 学子们的真挚感言,既是对过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研途启航,未来可期。祝愿北京学院 29 名 “返航” 学子在北航的研途上乘风破浪、学有所成,也期待更多北院学子带着梦想出发、带着成果 “回家”,继续书写与北航、与北院的温暖故事!
